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讀|| 自慢10:18項修煉




「這十八項修煉總結了達到人生成功者的必要條件,
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探索之路,讓我們攜手前行吧。」



//書名              自慢10:18項修煉
//作者               何飛鵬

//出版日期     2017/01/5

//閱讀日期     2017/03/05

//心得      


據說這是何飛鵬最後一本「自慢」系列的書。

身為資深日文學習者的我對「自慢」這詞是不陌生,但引用何飛鵬在書中對「自慢」的解釋為「一人最拿手的事物」。我最喜歡使用的電子辭典「goo辭書」將自慢解釋為:「自己十分投入且受他人肯定」,和何飛鵬所定義的「自慢」意思相去不遠。

書名即言明本書共收錄18項關於人生路的修煉方法,故從目錄一瞥也夠振奮人心,但當深入去閱讀時,卻又感到「知易行難」,實在需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做到。

雖然有點老梗,但似乎世上有成就的人都曾經歷過那段「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的過往,何飛鵬也不例外,小時家境清貧,後努力向學,投入職場工作改善家境。聽起來好像千篇一律,但有時也會想「人家就是做到突破自我了,那我自己又能付出多少?」

以下茲記錄較扣人心弦的章節:
〈第二項修煉:充滿自信〉:
「人生不能白來,總要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樣才能讓自己財富自由,人生快意。要做到自我實現,就必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困難的事,挑戰自我,所以人生的第二項修煉,就是要充滿自信。」
一轉眼二十幾歲的人生都要進入尾聲,邁向三字頭。年輕的時光越來越少,怎能不把握?雖然這個時代好像很糟糕,一打開電視就是負面消息,讓人都越來越不敢作夢,想要的都是小確幸、穩定生活,卻要減低對人生的欲望,因為我們沒有自信追求到一個更好的未來。「快速學習的秘訣無他,快快試,快快學,快快錯,快快改,最後快快會。」這段話讓我想到研究所的指導教授焦桐老師,碩一的時候初次上老師的課時,大家實在都摸不著頭緒,無法掌握老師的重點,但一直到最後,老師都沒有告訴我們標準答案,他說了一句「勇敢地去犯錯就對了。」因為犯錯才能讓我們更進步。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很溫暖,也許是因為,大家都討厭犯錯,也討厭別人犯錯,更沒有容納錯誤的雅量,所以我才喜歡老師這句話,也一直記在心裡。

「自律嚴謹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做出一番事業,一定要擁有自律嚴謹的習慣,每一個成功者都不會隨性過日子,都會擁有人生規畫,然後再把人生規畫轉成中短期的計畫,每年、每月、每日照表操課,照計畫去實踐,朝目標邁進。」這段內容也實在深得我心。誰不喜歡輕鬆過日?但是很現實的問題是,如果沒有妥善運用時間鍛煉自我,會過得更慘。因為最近恰好到職一年了,有些很好的同事問我這一年來是否已習慣職場生活及每日的舟車勞頓?的確是習慣了,更值得開心的是這一年來都遵守著與自己的規定:每天早上讀英文、運動、閱讀。還記得到職的那一週,我就訂了一年份的英語雜誌,這個月份寄來的雜誌上貼著「到期通知」,才驚訝原來持續讀英文的習慣已經默默的一年了。還有定時運動及閱讀,這一路走來真不容易,卻也都維持一年了。我想我應該是達成當初的約定了,「妥善利用上班以外的時間」。通勤時間雖然很長,但不是發懶的理由。

新的年度,一樣要跟自己約定養成更多好習慣,「書寫」即是之一。

「不習慣面對挑戰的人,一旦遇到挑戰,很可能就害怕驚慌,不知所措,克服挑戰也需要訓練。」從小事開始訓練自己,習慣面對挑戰,還有,不管遇到多機車白目的人,也都是一種練習。

最近似乎很多朋友面臨到人生交叉口,很想改變些什麼,但又害怕走錯路,因為一直想到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反而包袱更多。就職場生涯部分,是個很大難題。何飛鵬在書裡也提到許多年輕朋友總愛請教他職涯規劃,他反問:「你的專長是什麼?你會做什麼事?」這篇文章我曾經也在商周看過,實在是夠犀利的問題,我當時就嚇到了,所以才趕快把碩論寫完,給自己一個很長的旅行時間,在旅途中好好想想。
〈第十八項修煉:喜歡讀書〉:
「要達成一個人的財富自由,就必須追逐個人能力的極大化,而想要不斷提升能力,就要永無止境地學習。讀書則是無時無刻、隨時可完成的自我學習,因此,喜歡讀書事每一個人都必須學會的最後一項修煉。讀書是改變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透過讀書可以改變氣質,也可以讓知識淵博,隨時儲備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讀書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當我們遇到問題,就可以去找一本書來尋求解決方案。」

從小到大,我都自認喜歡讀課外書,這部分可能要歸功於我媽,小時候常帶我到書店看書,從來也不吝嗇給我買書。但我所讀的書都是文學類,一直到研究所我才開始廣泛閱讀,不設限閱讀的範圍,可以讀常人所認為枯燥乏味的理論書籍,商業類、歷史類、財經類、藝術類、報刊、電腦軟體工具書等,無所不讀。雖然一開始的動機是為了完成課堂報告,卻也漸漸打開閱讀的視野,說來說去好像還是要感謝老師。有時難免會讀錯書、搞錯重點,但老師都會給予指教,分享自己的讀書歷程,漸漸也能掌握讀書的要領,正所謂「研究方法」。許多人總會問,研究所到底在學什麼?除了自身專業領域之外,我認為最珍貴的就是「自學能力」吧,學會自己去找答案的方法。

何飛鵬在書中提到「遇到困難就去找一本書」,我認為這句話只講對了一半。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第一個念頭也是求助於書中的知識,但我不認同只找「一本書」來解決困難。

我認為當遇到困難時,「要找很多的書」這樣才對。把該領域的書全部翻出來,讓自己完全浸淫在該領域的世界中(我不想用「浸豬籠」這詞,感覺就很臭)。何飛鵬在該篇後記提到:「有時候,一個問題要從許多書中找到答案,主要是多讀幾本、互相印證,以求得最正確的解答。」我認為這段話才會是比較中肯的看法,我們不能盡信一家之言,否則會產生盲點或是偏頗。另外,我想再進一步補充焦桐老師曾教我的,若能在限定的時間瀏覽過該領域的書籍,效果會更好,比如說一週內。

如果是商周忠實讀者,應該就會發現書中的文章好像都有些似曾相似。確實,這本書正是集結每個禮拜的商周的何飛鵬專欄。2014-2016期間,我也曾是商周讀者,沒想到這本2017的《自慢10》有好幾篇文章我也曾讀過,實在驚喜。倒是,有機會應該也可以把「自慢」系列前9集也一併讀過,讓我也可以集結成「自慢系列的讀書心得」。

雖然說是讀書心得,但是寫了幾篇之後,好像都越來越趨近於我個人的雜談了。無論如何,我還是藉由文字這媒介,為生活留下些什麼了,且能繼續創作,感覺很是清爽,好像重拾了文青生活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