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好食光|| 箭筍回憶



比起肉類來說,蔬果更能呈現季節感,轉眼間又來到了筍季。



《爾雅》:「筍,竹萌。」又,《說文解字》:「筍,竹胎也。」又是竹萌、又是竹胎,在當今中文造詣普遍不佳的世道下,我認為還是日語當中的「竹の子」表現得最為直接,竹筍不就是竹子的小孩?


本月某個平日晚上,有兩名小天使專人快遞來自花蓮的箭筍,箭筍是部落的家人採來的,看著一根根清洗乾淨的細細箭筍,讓人忍不住想起兩年前採筍的回憶——箭筍之路。


提著「台灣LV」的紅綠藍相間的條紋袋,坐在貨車後車廂一路顛上山,尤其轉彎的時候要扶好,不要掉入山谷了。


箭筍沿著山坡恣意生長一片,且長得很狂亂又細密,要採到長在奇險地域的箭筍,必須穿越重重竹林的阻礙,若是遇上堅忍不拔的筍,這就是一場人筍之間的戰鬥了。溼潤的泥土與苔石也是個陷阱,讓人不停滑跤跌坑,弄得全身髒兮兮。


有時候同一塊土裡,有新生嫩筍與發黃枯死的老筍,如同喧鬧的世間中時時刻刻皆有生有死,死死生生總是循環不息。


箭筍褪去原本厚厚重重的深綠色外衣,露出她原本嫩黃的身軀,橫躺在竹篩中,若有似無飄散出微甘微苦的體味。


「山中竹筍,清遠韻勝,實蔬食奇品,澄羹、作脯皆失真性,惟煨剝為良。」這種充滿野性的滋味實在不好駕馭,口感清脆,味甘卻帶點苦。若可接受這種苦,煮成清湯倒也不錯。


我最喜歡的是山豬肉爆炒箭筍,肉的油膩中和掉箭筍的苦,加點辣椒進去,滋味更好。


躺在石頭上看月亮,一邊烤肉吃肉,唱歌,聊著少年維特的煩惱。
燒烤店的ending是烤棉花糖或烤麻糬,部落風的ending是人手一支箭筍,多吃幾支,明日排便順暢無煩惱。


遙想箭筍回憶至此,讓人開始想念部落的生活了。


來福和他的弟兄們。
不知來福現在好嗎?





花蓮的太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