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讀|| 東大醫師教你如何提高專注力



「天才與一般人只有一線之隔。
然而,每天不斷地累積,紙堆會愈疊愈厚,
最後甚至可以超過富士山的高度。」




//書名               東大醫師教你如何提高專注力

//作者               森田敏宏

//出版日期        2017/01/25

//閱讀日期        2017/02/01

//心得      


本書也是時間管理類的書。從書名即可知道,這是一本醫師用其醫學角度去剖析時間管理。老實說,我對醫學類的書涉獵不多,頂多看看跑步書(教人正確跑步方法及暖身動作等),更何況是醫學觀點的時間管理書。本書分作六個章節,每個章節之下則有各小節,而每個小節的篇幅不多,甚至還有些插圖輔助理解,可以幫助讀者理解一些醫學上的概念。

光從書名就能清楚明白本書重點是「專注力」,要提高專注力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訓練及培養,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習提高專注力。不得不承認,人的專注力並不持久,總有時間性,但如果能在這有限的時間內,發揮極高的專注力,其實也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本書讓我覺得最感同身受的章節是第四章「轉眼間消化要做之事的階段性專注」其中一節——成為巴夫洛夫犬。何謂巴夫洛夫犬?即「條件反射」理論,由俄國生理兼醫學家巴夫洛夫所提出,起初從狗的進食行為研究起源,「反覆鈴響後給予食物,最後狗光聽到鈴響便會『條件反射』地分泌唾液」。」作者進一步提出「階段性專注」一詞,雖然我不清楚這是否已是一種學術理論,但卻充分應證在我的生活中。

我喜歡讀書、喜歡運動、喜歡出去玩、喜歡發懶、喜歡當文青、喜歡吃東西,但我必須工作。這些事情對我來說都是一種mode(模式),在該時間點,我就開啟這個mode。其實道理很簡單,還記得學生時代,師長們常說「該認真的時候要認真、該你玩的時候,就好好玩,做什麼像什麼,不要書讀不好又沒玩到。」

我喜歡讀書,所以我去誠品書店看免錢書、在金石堂網路店買書、跟親友或圖書館借書。我喜歡運動,所以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運動。我喜歡出去玩,所以我揪朋友去踏青、露營或出國。我喜歡發懶,所以我睡10小時以上、躺在沙發上發呆。我喜歡當文青,所以我研究文青穿搭、去咖啡店用mac筆電、拍文青照片。我喜歡吃東西,所以一直光顧我的愛店、發掘其他的好店(包含踩雷?)。

但我必須工作。無論多想逃避,還是要去完成,唯一能減少痛苦的時間的方法就是專注。開啟工作模式,專注把事情做好,就有時間去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了。

本書最後一章〈習得專注集中,探究天才腦的祕密〉,我認為這章節放在最後來談,可說是安排得十分巧妙。我相信各領域當中,真的有天才的存在,但微乎其微,多數人還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實驗、失敗,才能累積出實力,如同「一萬個小時」這理論。我們總是忍不住會羨慕他人的成就,但應先問問自己付出多少、願意付出多少,專注集中造就天才」。

專注的好處很多,節省時間、達到更多目標、完成人生的夢想。



有個題外話,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時間管理類的書,多數作者都是日本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